九年老将“回天乏术”,ESG产品存续一年便清盘,海富通基金困局待解

财经 (54) 2025-07-01 22:33:21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张玫 北京报道

赚钱的基金也会“死”。海富通基金近期发布了关于海富通ESG领先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剩余财产分配公告,宣告这只成立于2024年3月12日,终止于2025年4月30日的产品正式走向终结。

在短短1年零1个月的存续期内,该基金实现了11.34%的收益率,清盘时净值达1.1192元。

这只产品的夭折并非孤例。2025年上半年,海富通基金旗下多只基金相继清盘,这家成立了22年的老牌公募基金公司似乎陷入了产品管理困境。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张碧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募基金市场整体竞争激烈,产品数量多,同质化现象也较为严重,中小基金公司往往由于品牌效应较弱、渠道资源有限等原因在吸引增量资金上面临更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投资者认可,旗下产品更容易成为“迷你基金”,收益难以覆盖基金运营成本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更倾向于选择清盘。

商议基金持续运作未果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是中国首批获准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海富通ESG领先股票基金成立之初,曾吸引2.19亿元资金认购,勉强跨过成立门槛。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公募基金的成立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核心条件,一是募集规模门槛为基金募集金额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二是持有人数量门槛为认购户数不少于200人。

“勉强跨过成立门槛或意味着发行时的市场接受度有限。”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为后续规模快速缩水埋下伏笔。仅仅半年后,该基金产品规模就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到2024年二季度末,该基金C类份额资产净值锐减至1009万元;三季度末更跌至仅剩10.27万元,几乎被投资者赎回殆尽。

基金经理杜晓海在2025年一季报中解释:“本基金积极布局ESG打分较高的股票,在ESG评分较高的股票池中,利用量化模型,综合考虑基本面、量价因子打分,优选基本面较好、估值合理的股票构建组合。”

可惜,他的投资理念未能转化为市场号召力。去年12月,该基金试图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商议持续运作,却因参会份额不足半数而宣告失败。

这一现象令人困惑。毕竟基金运作期间实现了11.34%的正收益,为何仍被投资者抛弃?《华夏时报》记者日前向海富通基金对接媒体人士发送采访函,对方表示“不便回复”。

“当基金发生清盘时,是以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净值为基础进行资产分配。如果此时基金净值低于投资者的买入成本,则可能遭受一定损失。但相较于直接的投资损失,被基金清算过程所占用的资金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可能是更大的损失。因为在清盘流程期间,投资者资金被冻结,只能获得活期存款利息,这就导致投资者难以有效利用该笔资金,甚至可能错过市场反弹或其他投资机会导致机会成本进一步增加。同时,基金清盘过程中所产生的清算费用也需从基金资产中扣除,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需要承担的成本。”张碧璇表示。

上半年多只产品清盘

作为公募基金行业“老将”,杜晓海自2016年6月22日起任职,至今已9年有余。其现任海富通基金总经理助理兼量化投资部总监。在ESG基金短暂的生命周期中,杜晓海的投资操作呈现出明显的策略摇摆。

2023年二季报显示,基金主打能源股,包括、等。到三季度,重仓股突然转向、、等高股息公司。

进入四季度,组合再次大换血,、等成为新宠。这种逐季大幅调仓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似乎看出杜晓海在ESG投资框架下的方向迷失。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杜晓海管理的基金合计规模仅约21.05亿元,虽然管理的产品普遍取得正收益,但截至7月1日,其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67.95%,未能实现翻番。

值得注意的是,ESG基金的清盘只是海富通产品困局的“冰山一角”。2025年上半年,除上述海富通ESG产品外,公司旗下有多只基金相继走上“清盘之路”。

海富通欣盈6个月持有期混合成立于2024年3月19日,成立时规模2.05亿元,到2025年3月底缩水至3200万元,一年缩水超80%。

海富通量化多因子混合作为成立7年的老基金,最终也因规模萎缩至0.01亿元而清盘。

此外,海富通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也于6月23日终止运行。截至一季度,该产品规模仅为0.13亿元,低于清盘线。但其业绩情况还不错,近一年涨跌幅达17.78%。

令人担忧的是,截至7月1日,海富通171只基金中,近四成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红线。

海富通基金面临的困境,或与其产品结构失衡相关。Wind数据显示,截至最新数据,公司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719亿元,在基金类型上,形成明显的“债强股弱”格局。

“从投资者角度,基金清盘可能带来额外的损失或成本,因此,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当避免选择基金清盘风险较高的产品,并且在持有基金后应当进行持续的跟踪观察,当基金提示清盘风险时及时进行调整。不过从行业角度来看,基金清盘是市场出清的必然过程,清退同质化产品可释放管理人投研资源,推动产品精细化布局和转型,真正形成自身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长期来看有利于行业的稳健发展。”张碧璇表示。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