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微博
近日,玩家起诉《王者荣耀》匹配机制案引起公众关注。
原告孙千和既是《王者荣耀》玩家,也是一名律师。她认为,《王者荣耀》的对局匹配机制不透明,可能存在操控玩家胜率的情况,请求法庭判决腾讯公开《王者荣耀》的匹配算法。
此前,《王者荣耀》曾多次解释游戏匹配机制,并表示干预对局结果与胜率,对游戏并无好处。原告对此表示,希望进一步公开游戏算法。
玩家起诉
8月12日,玩家起诉腾讯要求公开《王者荣耀》匹配机制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庭审结果未宣布。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原告孙千和方面了解到,庭审从当日14时30分持续到21时30分左右,双方的争议焦点集中于匹配算法是否属于商业秘密,是否应该被公开。
“原告在玩游戏过程中发现,《王者荣耀》的对局匹配机制十分不透明。当原告连胜几局之后,就会匹配到很菜的队友和很强的对手,从而输掉下一局,甚至连输,输输赢赢如此反复,直到胜率趋近于50%。”孙千和在起诉状中质疑《王者荣耀》匹配机制公平性。
据孙千和介绍,她在去年6月18日向法院申请立案,今年2月收到立案通知。起诉状显示,被告分别为《王者荣耀》的出版和运营方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及研发方兼著作权拥有者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其诉讼请求包括:判决2名被告公开《王者荣耀》游戏的玩家对局匹配机制,包括影响《王者荣耀》系统给玩家账号匹配队友和对手的具体因素、各因素在不同游戏模式下(例如排位赛、峰赛、匹配赛、娱乐模式等)的占比和权重大小,以及由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庭审结束后,记者从孙千和方面了解到,腾讯方面否认了相关指控。
据悉,腾讯方面在法庭上提出,《王者荣耀》已经通过各类社交平台公开了匹配机制。对此,孙千和认为,《王者荣耀》方面无论是在版本更新中的介绍,还是策划的口头答复,实际上只是一种承诺,并不是机制的公开。她还表示,玩家很难直观地通过规则得出自己是否被针对的结论,模糊的基础规则公开难以打消玩家对于《王者荣耀》是否控制胜率的疑虑。
据孙千和透露,腾讯方面在法庭上主张,匹配算法是技术秘密,不宜被公开,算法公开可能导致其被黑产利用,从而损害玩家利益。对此,孙千和表示,希望双方共同找到一个度,在维护《王者荣耀》商业秘密的前提下,满足玩家了解匹配机制的合理诉求。
据孙千和透露,她在这起诉讼中列举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
记者就这起纠纷案联系腾讯方面采访,对方未予回复。
匹配机制争议
《王者荣耀》是国内收入最高的手游之一,长期位居App Store手游收入榜头部。腾讯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显示,其本土市场游戏收入为404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包括《王者荣耀》收入增长的贡献。
2024年10月27日,《王者荣耀》方面在九周年庆活动“共创之夜”中宣布,超过1亿玩家登录、为游戏“庆生”。
关于《王者荣耀》的匹配机制,长期以来不断受到玩家群体的质疑,而游戏运营方曾多次回应。
2018年,《王者荣耀》方面曾在官网刊文表示,这款游戏并不存在通过匹配算法刻意为连胜状态下的召唤师(即玩家)匹配“坑队友”的情况,“我们没有任何动机去干预召唤师们的对局结果与胜率,这样做对《王者荣耀》毫无好处”。除了匹配算法之外,对局的胜负还受到阵容搭配、操作状态、套路配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该文称,匹配算法基于长期的数据基础,评估出每位玩家的综合能力,尽可能将水平尽量相当的玩家放在同一局比赛。而单局胜负并不会明显改变系统对玩家的综合能力评估,因此无论对局中10位玩家之前的胜负情况如何,对新的一次对局匹配都不会有影响。
《王者荣耀》方面曾在2018年解释过匹配值机制,称段位并非定义玩家真实实力的全部因素。如果一名玩家很少玩排位,段位可能只有星耀,但只要排位基本能获胜,那么星耀段位与其实力并不相符,让他和其他星耀的普通玩家一起排位就不合理。因此,在排位赛的匹配机制中,玩家的段位和“Elo值”(隐藏分)都在考虑范围内。
Elo评分体系由国际象棋大师兼物理学家Arpad Elo提出,先是在棋类运动中推广开来,后来被应用于电子竞技中。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