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
随着深交所正式终止对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石药100%股权事项的审核,这场筹划一年零五个月,估值76亿元的重大并购案正式画上句号。
并购终止不仅是短期阵痛,更让新诺威的创新药布局陷入“资金困局”。其寄予厚望的巨石生物虽有3款新药获批或提交申请,但巨额研发投入已拖累公司业绩。尽管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稳定信心,但在高研发、低现金流、传统业务疲软的三重压力下,新诺威的转型之路正面临严峻考验。
从“中止”到“终止”仅隔20天
时间回溯至4月上旬,深交所曾因“财务数据有效期过期”中止新诺威此次重组审核,但公司当时明确表示“不构成实质性影响”,将尽快推进恢复审核。然而,20天后的4月28日,新诺威突然宣布终止重组,理由是“自筹划以来历时较长,医药行业及资本市场环境较重组初期发生变化”。4月30日,深交所正式终止审核。
结合新诺威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此次并购失败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其一,核心产品收入断崖式下滑。百克生物的核心产品“津优力®”(长效G-CSF药物)占其收入比重超97%,但2024年上半年收入仅9.22亿元。依此推算该产品全年收入,较2023年全年23.16亿元出现明显下滑。据公司披露,该产品的适应症为,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会发生有临床意义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抑制骨髓的抗肿瘤药治疗时,可降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感染发生率。
其二,集采冲击与竞争白热化。津优力®是国内首款长效G-CSF药物,曾以40%市场份额领跑,但在省际联盟集采后,该产品单价持续缩水,从2022年的1349.22元/支到2024年6月末下降到1053.12元/支。
同时,津优力®还将面临更多的竞品。截至2025年2月,国内已有多款长效G-CSF药物获批上市,分别为齐鲁制药的“新瑞白”;的“艾多”;鲁南制药的“申力达”;亿帆生物与正大天晴合作的“亿立舒”;与合作的“久立”。此外,还包括惠尔血,其是的产品,通用名为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市场竞争已从“6老对手”演变为“9强争霸”,后续还有等2款在审产品虎视眈眈。
其三,石药百克生物收入严重依赖单一产品。目前这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自核心商业化产品津优力®的销售。
除津优力®外,百克生物另一款G-CSF药物“津恤力”早在2000年就已经上市,但到2024年上半年仅贡献了32.75万元的收入。
据披露,石药百克的在研管线中,GLP-1类药物(TC103注射液、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覆盖了糖尿病、肥胖等热门领域,目前均处于Ⅲ期临床阶段。
不仅上市时间不能确定,这类药物还不是石药百克所擅长的领域,结合“津恤力”上市25年之久还不能有效创收的情况来看,在研药物的盈利能力存疑。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新诺威此次并购终止对资本运作信誉及中小股东信心有冲击,影响程度需综合考量。其并购筹划15个月,本是石药系资源整合关键,旨在收购石药百克拓展生物医药布局,终告失败,可能引发市场质疑。
林先平认为,新诺威未来前景不明,转型未果、传统业务遇瓶颈,中小股东担忧加重。不过,其控股股东增持1.03亿元股份,且公司称经营正常,维持现有经营计划,这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缓解中小股东担忧。
“子弹”去哪找?
此次并购对新诺威意义在于,石药百克可以为公司提供较为稳定的收入与现金流,这部分资金可以反哺旗下创新药平台巨石生物的巨额研发投入。
目前,巨石生物已有两款新药(恩朗苏拜单抗注射液、注射用奥马珠单抗)于2024年获批上市,另一款治疗银屑病的乌司奴单抗注射液已提交上市申请。
新诺威对巨石生物的投入不断加码,已经给公司业绩造成了巨大负担。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372.63万元,同比下降87.63%。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2690.16万元,同比下滑134.03%。公司表示,净利润的大幅下降主要由于咖啡因价格回落导致收入减少,以及巨石生物并表后带来的巨额研发支出。2025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高达2.40亿元,同比增长117.68%。
雪上加霜的是,新诺威自身现金流已经告急。
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2.35亿元,这是公司首次出现“失血”的情况。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8679.96万元,公司现金流依然紧张。
不仅如此,新诺威的货币资金正在急速下降。到2025年第一季度仅12.99亿元,相比2023年的高点减少了21.23亿元。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新诺威的核心业务正在面临挑战。
2025年一季度,新诺威营业总收入4.72亿元,同比下降9.94%;2024年全年营收为19.81亿元,同比下降21.98%。
资料显示,新诺威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咖啡因的生产和销售。但去年咖啡因价格从高位回落,导致功能食品及原料业务收入减少6.1亿元,占全年收入下降的大部分。2025年一季度,仍未改善。
不仅如此,新诺威的盈利能力正在下滑。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41.97%,同比减少3.36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此项数据进一步下滑至39.92%,同比减少6.79个百分点。
净利率方面,新诺威2024年净利率为-15.31%,2025年一季度净利率为-30.16%。
综上所述,不断“加码”巨石生物的代价是牺牲公司的盈利能力。在高研发投入的背景下,净利润的下降幅度远高于收入的下降幅度。并购失败的新诺威会去哪里找后续资金,《华夏时报》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