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明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下滑,研发费用率持续降销售费用上亿

财经 (20) 2025-09-02 09:18:34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港湾商业观察

《港湾商业观察》陈钱

近期,深圳市科金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金明)披露了审核问询函,公司于今年6月25日递表北交所,保荐机构为。

需要注意的是,科金明自2017年11月在新三板挂牌开始,多次变更主办券商。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的首次挂牌期间,公司的主办券商为开源证券,2024年7月9日至今年1月12日,公司主办券商为,1月13日至今,公司主办券商为浙商证券。

对于多次更换券商的原因及是否会引发外界对公司信息披露准确性透明性的疑问,科金明称,目前已逐步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体系,未来公司将根据中国证监会和北交所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信息披露制度。

以将ODM视觉终端产品销往境外实现收益的科金明,近年来外销收入占比逐渐下滑,其核心产品智能微投的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31%下滑至13%,可谓断崖式下跌,与此同时虽然营收不断增长,但净利润出现停滞,而各期远高于净利润的应收账款也不禁让外界对其盈利能力的真实性提出疑问。

1

毛利率下滑,净利润停滞

招股书及天眼查显示,科金明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智能视觉终端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公司产品矩阵以智能微投、智能云相框及智能便携播放器为核心,确立了“ODM+OBM”双轮驱动的战略发展模式。

在ODM业务板块,公司为全球电子品牌商客户提供智能视觉终端产品的ODM设计开发及量产交付,在OBM业务板块,公司已培育了FANGOR、BIGASUO等自主品牌,通过在亚马逊、沃尔玛等跨境线上B2C平台向海外消费者销售OBM智能视觉终端产品,同时已获得飞利浦LCD智能微投产品在中国大陆的代理权。

2022年-2024年(简称:报告期内),科金明实现营收分别为5.19亿元、6.14亿元、8.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61.9万元、4510.57万元、4511.07万元,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93.18万元、5221.74万元、4470.49万元。

可以看出,虽然公司的营收一直增长,但2024年的净利润却趋于停滞,且当年的扣非后归母净利还下滑14.39%。

据了解,科金明99%的收入都是来自主营业务的收入,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智能微投、智能云相框、智能便携播放器和其他产品,其产品主要销往境外。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各产品的毛利率近年来波动明显。

各期,科金明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2.26%、32.40%、28.07%,2024年下滑4.33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其主要产品智能微投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31.91%下滑至2024年的13.90%,各期分别为31.91%、28.79%、13.90%,收入占比也从2022年的51.25%下滑至2024年的37.96%;另一方面,智能云相框的毛利率上涨明显,各期分别为24.75%、37.66%、40.64%,收入占比也从2022年的2.57%上升至2024年的36.76%。

对于智能微投2024年毛利率的大幅下滑,科金明表示,公司的智能微投主要为ODM产品和授权品牌产品,2022年飞利浦授权品牌智能微投开始在国内市场销售,公司对于产品外观、功能配置及国内消费者偏好尚处于摸索阶段,2024年公司为收集国内市场消费者的反馈,增加产品销量,对部分型号进行降价,从而使毛利率下降。

同时,公司毛利率较高的主打市场境外市场的收入占比也逐年下滑,各期分别为87.40%、81.58%、80.05%,境内收入占比分别为12.60%、18.42%、19.95%。

公司表示,境外收入占比下降主要系2023年杰奇科技、联想等主要境内ODM客户销售收入增加,同时授权品牌飞利浦智能微投在国内销量增长所致。

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境内销售的毛利率远低于境外,各期的境内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9.20%、26.38%、11.57%,境外销售的毛利率分别为34.14%、33.66%、32.20%。

审核问询函要求:(1)说明智能微投产品中ODM主要客户、产品型号、所属系列,说明各期不同系列、型号产品定价情况,结合相关产品生命周期、产品和技术迭代、行业内供需关系变化、相似技术性能产品价格变化等,说明各期ODM产品毛利率下降的实际原因,是否存在进一步下降趋势;(2)说明各期智能微投产品中OBM产品的主要型号、产品定位、定价策略和销售推广方式,分析说明OBM智能微投产品的竞争力情况,各期收入和毛利率持续下降的具体原因,结合相关产品毛利及各期佣金、推广、仓储等销售费用情况,说明相关产品是否实际具备盈利能力,相关业务是否存在终止风险。

2

存货大幅增加,负债率远高同行

各期末,科金明的应收账款分别为6402.26万元、8162.30万元、9308.34万元。进一步来看,虽然公司各期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不到三成,但应收账款主要回款客户的集中度却达七成。各期,科金明前五名应收账款回款客户的余额占比分别为78.94%、78.54%、66.55%。

各期末,公司按坏账计提方法披露的坏账准备分别为78.70万元、147.15万元、509.79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年末,科金明因元大光电经营不善对其全额计提410.74万元的坏账准备。

与营收同步上升的还有存货。各期末,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35亿元、1.37亿元、2.27亿元,2024年同比上涨65.2%,其中库存商品各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4.71%、73.62%、68.32%。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存货跌价计提比例常年低于同行,各期分别为8.25%、5.65%、4.21%,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均值分别为6.26%、9.27%、9.06%。

天使投资人、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应收账款持续上升,叠加存货大幅上涨,库存占比较大,已经突出显著的滞销风险,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停滞的本质是收入质量恶化,而存货积压则指向终端需求的疲软,结合公司毛利率的下行,表明公司正在通过放宽信用政策维持表面的增长,实际盈利能力可能正遭到侵蚀,这种情况下需警惕收入确认真实性及存货跌价风险。

审核问询函要求:(1)说明各期末各类存货的库龄情况,是否存在长库龄存货,结合原材料、相关产品的技术和性能迭代周期、市场价格变化等,说明相关存货价值的确定过程和依据,存货减值计提是否充分;(2)2024年库存商品明显增加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说明相关产品是否存在滞销风险,相关存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减值计提是否充分。

随着近年利润的乏力和惠州生产制造基地的投产,科金明的银行借款也逐年增加。

各期,公司的短期借款分别为3042.38万元、4417.84万元、5599.09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5.70%、21.99%、18.32%;长期借款分别为8215万元、5955万元、1.16亿元,2024年较上年上涨94%,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达86.92%、85.59%、93.87%。公司称主要系经营规模扩大资金需求增加所致。

各期末,科金明的货币资金分别为3891.74万元、5384.68万元、1.44亿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3.57%、17.28%、29.56%。

与此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远高同行,各期分别为58.21%、51.71%、59.62%,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均值分别为33.45%、35.30%、36.64%。

3

研发费用率不断下滑,销售费用上亿

此次IPO,公司拟募资2.995亿元,1.7亿元用于智能投影系列产品升级及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795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5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其中1.7亿的产品升级技改项目的实施主体依然是公司位于惠州的生产基地。

产能利用率方面,科金明各期分别为126.26%、125.51%、129.96%,虽然看似产能略显紧张,但除近年来毛利率直线下滑的智能微投产销率尚可外(各期均在100%左右),其余主要产品智能云相框和智能便携播放器的产销率都较为被动,其中智能云相框的产销率分别为60.28%、84.75%、73.34%,智能便携播放器的产销率分别为113.59%、90.03%、90.52%。

而募资近8000万用于研发虽然也可看出对研发的重视,但从数据来看,公司近年的研发投入可谓捉襟见肘,各期分别为2772.42万元、1721.20万元、2164.78万元,各期的研发费用率仅为5.34%、2.80%、2.46%,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均值为8.09%、9.40%、8.57%。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期内的管理费用上涨明显,分别为1993.61万元、2525.57万元、3880.72万元,2023年同比增长26.68%,2024年同比增长53.66%,公司称主要系惠州新建生产制造及研发基地和销售规模的增长带来相关存货报废损失等物料消耗有所增加。

各期,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8783.17万元、8989.76万元、1.22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6.92%、14.63%、13.86%,显然远高研发费用。

对此,科金明表示,销售费用略高主要系公司存在一定比例的线上销售,因此导致市场推广费、销售平台费和仓储费等费用比例较高。公司此次募资7950万元用于建设研发中心,将充分利用现有场地依托公司现有的人员储备、产品开发体系,通过建立研发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设计开发、检测设备,引进专业研发人员,提升公司整体的产品开发水平。

股权结构上,董事长朱文明直接持有公司58.58%的股权,同时朱文明及其配偶陈细妹通过科金明企管间接持有公司32.69%的股权,两人合计持有公司91.27%的股权,为公司共同实控人。2024年,公司曾进行799.95万元的现金股利分配。

报告期内,公司的第三方回款分别为3278.72万元、1244.70万元、89.89万元,2023年以来大幅下降。(港湾财经出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