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本文作者:刘晨明/郑恺/杨泽蓁/毕露露
报告摘要
经过6.23以来的一轮流畅上涨后,上证指数出现了第一次较为明显的回调,并且开始考验20日均线。我们详细梳理了历史上六轮牛市中跌破20日均线的情形,总结了一些经验规律供大家参考。
1. 过去6轮牛市中,阶段性跌破20日均线并不罕见,一共99次。
2. 跌破20日均线后,市场在T+5、T+20、T+60、T+180胜率分别为60%,67%,79%,92%。即短期消化后,市场大多会重回涨势。
3. 跌破20日均线后,平均回调天数在6.4天,平均调整幅度为2.9%。
4. 极端假设下,如果市场短期仍有调整压力,可能由哪些因素导致?我们进一步对历史上牛市中破位后跌幅较大的几轮进行复盘。
(1)历史来看,跌破20日均线后面临较大幅度回调(8%以上)的概率并不大,仅有11次,平均回调11个交易日,平均回调幅度为10%。
(2)总结来看,历史上几轮行情跌破 20 日均线后依旧迎来较大幅度回调的原因有四点:1. 政策收紧预期(市场监管/货币/地产等);2. 流动性冲击担忧(如IPO);3. 外部冲击(贸易摩擦或外围市场大幅波动);4. 经济及业绩压力(这类会调整的时间比较长)。
维持前期关键判断,市场确立“牛市思维”,趋势一旦形成短期很难逆转。资金面的【四个蓄水池】已经发生变化,“资金流入-赚钱效应-资金流入”的正螺旋已经打开。
《市场不缺钱》6/29
《上行收益和下行风险不对称》7/20
《牛市思维确立,哪些震荡市的经验规律可能失效?》8/24
(1)根据前期报告的复盘分析,对于已经持有本轮牛市科技主线的投资者,在当前估值分化程度并不算高的位置上,去参与“高低切换”的必要性不强,建议继续坚守科技产业主线:
一方面,海外算力链、创新药仍在牛市产业主线的进程中;另一方面,国产算力、国内AI基建、AI端侧应用的产业预期也在修复当中,前期重点推荐的科创芯片、虽迟但到。
(2)而对于当下新流入市场的增量资金、主线板块持股有限的投资者,如果大家还是想选择低位品种,那么我们也有一套“低位看涨期权”模型供大家参考:
《未来还有哪些增量资金,如何筛选高赔率板块?》
我们在前期报告中具体介绍“看涨期权”的筛选方法,最新一期筛选结果显示,除TMT板块之外,还有成长方向的汽零/近期滞涨环节、消费电子、AI应用等,也包括顺周期的大消费(休闲食品、家电、零售商超等)、周期资源品(化工等)
报告正文
一、历史六轮牛市复盘,跌破20日均线后市场如何演绎?
(一)过去六轮牛市,阶段性跌破20日均线后有哪些时间与空间规律?
近期市场面临阶段性破位回调压力,11月15日起万得全A首次跌破20日均线,至今已经6个交易日,下跌2%,引发市场关注。我们详细梳理了历史上牛市中跌破20日均线的情形,总结了一些经验规律供本轮参考。
1. 过去6轮牛市中,阶段性跌破20日均线并不罕见,一共99次。
2. 跌破20日均线后,市场在T+5、T+20、T+60、T+180胜率分别为60%,67%,79%,92%。即短期消化后,市场大多会重回涨势。
3. 跌破20日均线后,平均回调天数在6.4天,平均调整幅度为2.9%。
(二)极端假设下,如果市场短期仍有调整压力,时间和空间的边界是多少?可能由哪些因素导致?我们进一步对历史上牛市中破位后跌幅较大的几轮进行复盘。
当前万得全A破位6个交易日、破位后下跌幅度2%,基本符合历史规律。但极端假设下,如果市场短期仍有调整压力,可能由哪些因素导致?我们进一步对历史上牛市中破位后跌幅较大的几轮进行复盘。
历史来看,跌破20日均线后面临较大幅度回调(8%以上)的概率并不大,仅有11次,平均回调11个交易日,平均回调幅度为10%。
总结来看,历史上几轮行情跌破 20 日均线后依旧迎来较大幅度回调的原因有四点:1. 政策收紧预期(包括监管或经济);2. 流动性冲击担忧(如IPO);3. 外部冲击(贸易摩擦或外围市场大幅波动);4. 经济及业绩压力(这类会跌的时间比较长)。
我们下文将就四点进行详细复盘。
1. 政策收紧预期:这既包括股市监管政策的收紧,也包括经济政策的收紧(如地产/货币政策)。
例如,1996年A股迎来第一个全面牛市,但12月经历了8个交易日的破位后的阶段性回调,原因在于市场阶段性过热后的监管收紧预期。12月13日沪深交易所决定16日起实行10%的涨跌幅限制,16日当天人民日报发表《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文章,指出当前股票市场上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最终市场当天起即迎来降温。
除市场监管外,经济政策的转向预期也会带来市场的降温。例如2019年4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提出“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市场随之回调;2006年7月地产政策收紧(前期国六条+当月征收二手房所得税)+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BP,市场也随之回调。
2. 流动性冲击预期:IPO放量等会对A股的流动性产生阶段性冲击
11轮破位后的大幅回调中,有4轮都与流动性冲击的隐忧有关,最为典型的事件为IPO放量预期。
例如,99年9月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市场担忧后续IPO放量而下跌,事后看2000年IPO确实放量,当年发现729亿,创前后十余年的最高值,直到2006年才超过这个规模。
2006年5月IPO重启(发布招股书),7-8月IPO显著放量,从6月的30亿规模提升至200亿之上。流动性冲击之下市场也再度下跌。
3. 外部冲击:外部摩擦事件(如贸易摩擦)或是外围市场大幅波动(如疫情时美股四次熔断)会对市场风险偏好产生冲击。
例如,19年5月5日特朗普威胁对2000亿+3250亿商品提高关税税率至25%,次日上证指数便大跌5.6%,后续也持续压制市场风险偏好。
再例如20年3月疫情带来流动性危机,美股四次熔断,全球资产暴跌,也传导至A股大跌。
4. 经济及盈利压力:破位一般主要由短期因素影响(流动性/风险偏好),但若盈利明显承压也会产生扰动,且基本面影响下的下跌时间会较长
例如,2005年下半年来看,尽管股改、汇改均已启动,政策面利好,但经济及盈利压力过大,也带来了市场在9月后的回调,且回调时间达49个交易日,为11轮之最。05年经济从过热开始降温,PPI增速于9-11月开始加速下滑。且由于彼时A股周期、金融类公司占比高,受PPI拖累较大,A股总体三季报陷入了负增长,盈利面拖累市场表现,且拖累时间是11轮之最。
二、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使得全球通胀上行压力超预期;海外通胀及美国经济韧性使得全球流动性缓和(美债利率下行幅度)低于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使得经济复苏乏力及市场风险偏好下挫等。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