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亿定增砍掉10亿后获批!“寒王”能否借此走出单一客户依赖?

财经 (8) 2025-09-12 18:15:16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月9日,股价站上高位的近40亿元定增获批,这个金额已经较之前的预案缩水10亿,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大模型芯片、软件领域。在连亏八年后,寒武纪今年上半年大幅扭亏,实现盈利,但目前来看,公司收入对于单一赛道、单一客户存在严重依赖,能否走出这种依赖将是“寒王”真正成功的关键。

股价站上高位,寒武纪近40亿定增获批

9月9日,证监会同意寒武纪(688256.SH)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注册生效日期为9月5日,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9.85亿元。

公告显示,寒武纪最早于2025年4月30日晚间披露定增预案,当时计划募资不超过49.8亿元。7月,寒武纪调整了定增方案,将募集资金总额调减为不超过39.85亿元,但资金投向不变,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20.54亿元)、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14.5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4.79亿元)。

寒武纪表示,通过实施此次定增,有助于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且可增强公司面向大模型的芯片技术和产品综合实力,同时,构建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可进一步提升公司软件生态的开放性和易用性。

寒武纪本次拟发行不超过2091.7511万股(含本数),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的80%。

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截至9月10日收盘,寒武纪报1273.00元/股,2024年初至今,股价累计涨幅约843%,近一年涨幅约500%。且在8月28日,公司股价盘中触及1595.88元/股,收于1587.91元/股,均创上市以来新高。

收敛资源,押注云端产品线

业绩层面上,寒武纪2017年至2024年连续八年净利润为负值。从近年情况来看,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3亿元、7.1亿元、1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8.8亿元、-4.6亿元,亏损逐渐收窄。寒武纪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呈现高投入、长周期的特征,公司需要持续保持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而情况在2025年发生了改变,寒武纪今年已连续两个季度盈利,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8%,归属净利润为10.3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5.3亿元,已大幅扭亏。

有研究员认为,云端产品的爆发性增长带动业务突围,这是直接推动寒武纪扭亏为盈的主因。寒武纪的营收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云端产品线,其营收贡献为28.70亿元,占上半年收入的99.6%,这标志着相关产品在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场景中获得规模化落地。不过,虽然寒武纪已实现从架构积累到市场快速转换的突破,但整体营收结构高度依赖单一赛道,一旦行业需求或技术路径变化,公司抗风险能力或存隐忧。

对比2023年、2024年两期营收数据,分产品看,2023年寒武纪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的营收贡献分别为6.05亿元、0.91亿元、0.11亿元,2024年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的营收贡献分别为11.66亿元、654.20万元,其中云端产品线的营收占比超99%,当年未再单独披露原主要收入大头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的营收表现。

寒武纪云端产品线目前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其中,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是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等进行人工智能处理的核心器件,其主要作用是为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提供高计算密度、高能效的硬件计算资源;智能整机是由公司自研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提供核心计算能力的服务器整机产品。

另据寒武纪于8月29日披露的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结合实际情况,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在50亿元至70亿元之间。对比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1.74亿元,增幅约在326%至496%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客户集中度高是寒武纪的一大特点。寒武纪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近三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4.94%、92.36%和94.63%。2024年公司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就达到了79.15%。

业绩暴增下,2025年半年报“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情况”处显示,寒武纪前五名欠款方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期末余额合计为2.45亿元,占比85.31%,计提坏账准备1.11亿元,计提比例约为45%,上年同期约为31%。

市场一直颇为关注寒武纪的“大主顾”究竟有谁,近日,有消息称,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面临算力缺口,阿里紧急追加寒武纪思元370芯片订单至15万片。不过,阿里云人士对外回应称,阿里云“一云多芯”战略确实支持国产供应链,但传言阿里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的消息不实。

高盛力挺,科创50或减仓,“寒王”如何真正称王?

今年8月底,我们曾发表《“寒王”取代“贵王”登顶A股,闪闪亮的中报藏着哪些潜力?》一文,在寒武纪公布首个盈利中报后,公司登顶A股,成为新“股王”。

就在9月初,高盛表示,保持对寒武纪的积极看法,上调12个月目标价至2104元/股。高盛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考虑二季度经营表现,以及更高的人工智能芯片出货量、更低的运营费用比率、中国云资本支出扩张情况等,将寒武纪2025-2030年的净收入预测上调,其中今年预测上调34%为最高。

约在一周前,8月24日,高盛就曾将寒武纪的12个月目标价从1223元/股大幅上调50%至1835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虽处在黄金赛道,但是产品线过于单一、大客户过于集中,寒武纪目前面临的局面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市场给出的高估值更像是一种鼓励,唯有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大力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抓住难得的中国市场机遇,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寒王”才能笑最后。

有数据表明,大厂们正在积极增加AI领域的资本支出。例如,阿里巴巴2025年第二季度的资本支出近390亿元,环比增长57%,同比增长一倍;腾讯同期的资本支出也实现了119%的同比增长,均超出市场预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是本轮AI周期的重点之一。

基金持仓方面,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2024年末以及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末,基金持有寒武纪的股份数量分别为9694.40万股、6200.73万股、8859.69万股。而后续随着跟踪科创50的指数基金调仓,部分资金或将从寒武纪流出。

具体而言,根据指数规则,上交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公司)决定调整科创50等指数样本,于9月12日收市后生效。中证公司官网发布的《编制方案》显示,科创50中单个样本权重应不超过10%,前五大样本权重合计应不超过40%。

截至9月10日,科创50第一大权重股为寒武纪(权重13.99%),其次为(688981.SH)(权重9.75%),前五大权重股均属半导体行业,权重合计44.35%。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