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科技大股东信披违规遭警示 转型阵痛预亏4200万债务逾33亿

财经 (34) 2025-08-15 11:30:29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信披违规,(300203.SZ)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收到了监管警示函。

        8月13日晚,聚光科技发布公告,近日,公司控股股东浙江睿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洋科技”)、浙江普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渡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王健、姚纳新收到浙江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违规事关睿洋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变动未及时披露等。

        聚光科技致力于高端分析仪器的研制、产业化与创新应用。近几年,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波动。2021年至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盈利逾2亿元,2025年上半年又预计亏损超过4200万元。

        对于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聚光科技解释称,产业转型阵痛,业绩阶段性承压。

        聚光科技财务承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有息负债33.36亿元,为货币资金的2.53倍。

        聚光科技的控股股东也存在财务压力。2025年6月5日,公司披露,控股股东睿洋科技所持股份冻结比例达80.40%。

大股东等持股变动未及时披露

        两次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聚光科技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收到了监管警示函。

        根据聚光科技公告,近日,睿洋科技、普渡科技、王健、姚纳新收到了浙江证监局的警示函。睿洋科技、普渡科技为聚光科技的控股股东,王健、姚纳新为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四名股东合计简称实际控制人等)。

        聚光科技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被警示的原因为,2025年5月16日,实际控制人等对聚光科技合计持股比例由25.74%减少至24.95%,触及5%整数倍。对于前述权益变动情况,实际控制人等未及时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迟至6月10日才披露。

        此外,实际控制人等向聚光科技提供的《告知函》等材料,未将姚纳新所持股份纳入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计算范围,导致聚光科技2024年8月26日披露的《关于公司控股股东被司法拍卖股份过户完成暨累计冻结股份比例下降的公告》,2024年10月31日、2025年5月19日分别披露的《关于公司控股股东股份变动比例超过1%的公告》等信息披露文件中,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信息披露不准确。

        上述行为构成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浙江证监局决定对睿洋科技、普渡科技、王健、姚纳新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上述信息披露违规,与睿洋科技财务承压有关。

        2025年6月5日晚,聚光科技发布公告,睿洋科技因被司法拍卖230万股公司股份已完成过户登记手续,导致睿洋科技所持聚光科技部分股份发生解除质押、冻结及轮候冻结生效变化等。

        截至6月5日,睿洋科技持有聚光科技5765.0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85%,累计冻结的股份比例为80.40%。

        睿洋科技所持股份被冻结及轮候冻结原因为,其为下属子公司通海睿联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投资建设的杨广小镇PPP建设项目提供融资担保,后因该PPP项目被终止,PPP项目停止建设。国开行云南分行于2022年11月起分别向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和西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睿洋科技被法院判决承担连带责任,导致睿洋科技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

        7月16日晚,聚光科技还披露,因睿洋科技与的融资融券合约逾期违约,其所持公司部分股票将被中信证券强制平仓,拟被动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48.73万股。

时隔一年再现亏损

        控股股东被警示、股权被冻结对聚光科技的正常经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聚光科技自身的经营状况并不佳。

        聚光科技成立于2002年,致力于高端分析仪器的研制、产业化与创新应用。

        从整个行业来看,中国国内分析仪器产业呈现出了高速增长,但与美、德、日等仪器产业强国相比,中国分析仪器企业与赛默飞、安捷伦、沃特世等企业仍有较大差距。

        聚光科技披露,高端质谱、色谱及光谱仪器进口率近90%,部分专业领域的高端产品甚至100%依赖进口,国产替代需求十分迫切。

        聚光科技称,公司是高端分析仪器行业领军企业,拥有国内领先的质谱、色谱、光谱技术和产品平台,业务涵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生命科学等领域,为环境、应急安全、半导体、材料、食药、生命科学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服务。

        在财报中,聚光科技表示,公司持续构建了“4+X”多对多业务布局,在智慧工业、智慧环境、智慧实验室与生命科学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培育孵化新的技术平台和应用公司,形成了创新的多个技术平台、多个客户群、多个应用场景交叉支撑的业务模式。

        不过,近几年,聚光科技的经营业绩波动幅度较大。

        2020年,聚光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01亿元、4.89亿元,同比增长5.28%、1128.82%。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51亿元、34.51亿元、31.82亿元,同比下降8.55%、8%、7.80%,连续三年下降;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亿元、-3.75亿元、-3.23亿元,连续三年亏损。

        2024年,聚光科技实现了大逆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14亿元,同比增长13.58%;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64.11%。

        对此,公司解释,深化落实2023年开始的调整、收缩部分业务布局措施,深化业务、产品、人员优化工作,调整、收缩部分产品线,适当收缩长期布局、暂时不能实现盈利的业务以及非高端分析仪器及相关配套产品、服务的业务。自主孵化的子公司谱育科技实现营业收入相比2023年度增长约20%,盈利约1.5亿元。

        但在2025年,聚光科技没有迎来继续向好。根据业绩预告,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400万元—4200万元。这意味着,时隔一年,公司中期净利润再度亏损。

        聚光科技称,在主动深化业务优化与聚焦高价值领域的转型过程中,经营成果阶段性承压。

        聚光科技财务承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3.64%。期末,公司货币资金13.18亿元,有息负债为33.36亿元。一季度的财务费用为0.82亿元。

《电鳗快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