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集体掉链子 科伦药业核心业务全面失速

财经 (13) 2025-09-05 19:17:30

2025年上半年,(002422)交出了一份令人担忧的成绩单:营收90.83亿元,同比下降23.20%;归母净利润10.01亿元,同比下滑44.41%。

这是公司近五年来首次营收和净利润出现负增长。科伦药业将业绩下滑归咎于市场环境与政策影响,但更多问题可能出在自身业务结构的抗风险能力上。

两大支柱业务同时失速

科伦药业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全面走弱。除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大幅下滑,毛利率为49.76%,同比下降4.0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2.26%,同比减少6.47个百分点;每股收益为0.63元,同比减少45.22%,反映公司盈利能力下滑。

科伦药业的输液与非输液两大板块合计营收占比高达89.66%,是公司绝对的主营业务。然而2025年上半年,这两大支柱却同时出现问题。

输液板块收入降至37.50亿元,同比下降19.65%,毛利率减少6.1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该板块不仅卖得少了,每卖出一元产品能赚到的利润也在缩水。

非输液板块收入降至43.94亿元,同比下降18.77%。其中塑料水针业务上半年销量同比减少11.96%,仅售出3.43亿支,主要原因是葡萄糖注射液水针需求下降,且氯化钾注射液水针在第十批国家集采中“落标”。

集采作为药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失去中标资格直接导致产品市场份额被挤压。

报告期内,除了核心业务,占营收7%的研发项目收入6.37亿元,同比下滑54.08%,毛利率也减少20.96%,呈现业务全线下滑态势。分地区看,国内华北和西南地区下滑最为明显,降幅分别达37.39%和24.18%;海外收入也因海外授权收入下降的影响同比下降 39.69%,录得11.30亿元,。

子公司从引擎变包袱

《财中社》注意到,科伦药业两家核心子公司——(301301)和科伦博泰生物(06990),2025年上半年集体“掉链子”,从集团业绩的“双引擎”沦为拖累整体利润的“包袱”。

主营原料药中间体的川宁生物,净利润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从上年同期的7.66亿元下滑至4.55亿元,降幅超40%。对于变动原因,川宁生物明确表示,受青霉素销量价格下滑、新产品研发及试车生产导致费用增加的影响。

科伦博泰生物的表现更为糟糕。作为科伦药业创新药布局的核心平台,该公司上半年直接从盈利3.10亿元转为净亏损1.45亿元,同比下滑146.8%。这种“由盈转亏”的背后,反映出其创新药授权业务的不稳定性和创新药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风险。

从财务数据看,三费占营收比达22.95%,同比增长6.05%,其中研发费用率提升至11.54%,同比增加2.42个百分点,显示公司在创新投入上仍在加码,但短期未见成效。

券商对科伦药业的未来走势存在分歧。东海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5/28.76/34.18亿元;华源证券预计为24.2/29.4/34.7亿元;而的预测则相对保守,预计为16.75/22.48/27.16亿元。

市场风险仍需警惕。医药行业政策变化频繁,药品带量采购、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等政策,可能继续影响公司产品价格和市场份额。同时,本土创新型医药企业增加,同靶点竞争激烈,集采加剧同质化竞争。公司需优化生产流程、加强市场分析、完善研发体系,提升产品差异化和成本优势。

对于投资者而言,科伦药业能否在传统业务企稳回升的同时,顺利将创新投入转化为持续稳定的盈利贡献。这将决定科伦药业是能够重回增长轨道,还是陷入更长期的业绩盘整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