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到澳洲,新能源汽车“维修权”之争

财经 (14) 2025-09-13 17:24:38

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记者 濮振宇

当Eclipse听到五家中车企在澳大利亚被指控维修垄断的消息时,心情颇为复杂。 

Eclipse是澳大利亚电气行业的一名华人从业者。几个月前他公司的一辆中国品牌新能源皮卡车,遇到了质量问题需要维修,但联系中国品牌的授权经销商后,被告知最近的官方维修点在上百公里外,且配件需要等待。 

近日,澳大利亚汽车服务与维修管理机构(AASRA)向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递交举报:、极氪、小鹏、smart、零跑五家中国车企延迟、限制消费者使用非授权第三方维修服务、缺漏应向独立维修厂开放的诊断软件、技术参数与标定数据,导致车主只能选择品牌授权的维修渠道。 

此事在国内引起热议。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有网友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维修同样存在大量的问题,电池、车辆的维修保养本来就不应该被垄断。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以及软件技术都被整车企业掌控,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市场开放度低,配件供给渠道堵塞,第三方维修企业难以参与竞争,而整车企业授权渠道的密度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修车便利性的要求。 

对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洲遭遇指控一事,Eclipse说:“我希望中国品牌不要像曾经在越南(摩托车市场)的时候一样(铩羽而归),希望有中国汽车品牌能打破丰田在澳洲的地位,希望中国制造越来越好。”Eclipse说。 

新能源车维修难在哪  

一位广东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程师说,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没有燃油车复杂,现在新能源汽车维修学徒培训一个月就可以到车房工作了,燃油车学徒则要三年时间,先升中工,再升大工,加起来要5至8年才能升技师大工。汽车企业与售后企业本身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但车企现在成了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发展的阻碍之一。 

今年5月,汽修博主“龙哥修特斯拉(满格电新能源)”曾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他被国内三家新能源车企告上法庭,原因是他给这几个品牌的车主维修车辆,并拍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诸如此类因修车而变成被告的事件,让汽车维修从业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维修问题诟病不止。 

对新能源车消费者而言,新能源车有着比燃油车更低的使用成本,这是他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理由,但由于维修和保养渠道被整车企业把持,造成车辆的维修保养成本及保险费用居高不下,这是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始料未及的。 

新能源车企限制第三方维修的背后,有明显的商业考虑。“三电系统、软件升级、高频易损件,贡献了新能源车企40%以上的售后毛利,一旦开放数据,第三方分食,盈利模型可能塌方。”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对经济观察报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新能源独立品牌4S店在新车、售后和金融保险的毛利贡献分别为16.8%、54%和17%,售后毛利贡献远超新车和金融。 

新能源车企限制第三方维修的核心理由是安全风险。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鼎亮告诉经济观察报,车辆因第三方维修操作不当出现后续的安全事故,责任应由谁承担?开放数据后的事故,独立维修商是否能承担完全责任?关于责任归属的担忧加剧了新能源车企对数据开放的谨慎态度。新能源车企的担忧有其合理性,但不能因此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 

维修市场有待开放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大利亚遇到的维修垄断指控,核心在于其售后服务体系未能完全遵守澳大利亚《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MVIS)。该制度明确规定汽车制造商必须向独立维修厂公开诊断软件、技术参数等核心维修数据;相关数据须在车型上市首日即上传至官方指定平台AASRA网站,并以公平市场价提供按日、月或年订阅的选项。此举目的是防止主机厂垄断售后市场,保障消费者和独立维修商的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卢鼎亮说。 

ACCC负责MVIS的执法工作,每项违规最高可处以1000万澳元(约4700万元人民币)罚款。2024年,本田汽车因未提供灵活订阅选项而被处18780澳元罚款。 

经济观察报致函联系了比亚迪、极氪、小鹏、零跑,其中一家车企的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已经与澳大利亚有关机构展开沟通,但具体进展不便透露。 

卢鼎亮说,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大利亚遇到的麻烦,本质上是国内习惯的“授权+封闭”售后商业模式,与海外法律法规环境的一次碰撞。真正的全球化不仅仅是销售的全球化,更是服务与合规体系的全球化适配;海外扩张不仅仅是产品的输出,更是服务体系、合规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全面本地化适配。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告诉经济观察报,当今欧美汽车零售市场在以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名义,掀起一轮以反垄断为核心的监管浪潮。部分车企违规违法、肆意内卷、转移成本和风险给消费者的行为必须被阻止,但也不能因此就粗暴判断中国车企只会拼销量不重视法务、只重销售不重体验,这同样有失偏颇,毕竟全球所有顶尖车企几乎都有过类似的被罚经历。 

国内已有要求汽车维修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2015年发布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要求,汽车生产者应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径、合理的信息价格,向所有维修经营者及消费者无差别、无歧视、无延迟地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不得通过设置技术壁垒排除、限制竞争,封锁或者垄断汽车维修市场。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燃油车有诸多不同,目前国内还没有新能源车企因违反《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而遭受处罚的案例。 

“长远来看,构建一个在安全规范前提下适度开放、公平竞争的售后生态,需要车企、独立维修商、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技术认证、责任保险、明确标准等方式找到平衡点,这才最终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卢鼎亮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