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策略师:AI泡沫的破灭会在AI普及之前到来

财经 (7) 2025-10-04 18:29:09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网易科技)

绝对策略研究公司(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投资策略师Ian Harnett发文警告称,AI泡沫正接近终局。

Harnett认为,当前AI股票飙升、行业内交易频密等现象已显现出典型泡沫特征,而近期科技巨头们急剧膨胀的资本支出(Capex),正是这场泡沫走向顶峰的最后一块关键拼图。

Harnett还表示,当前的AI热潮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科技、媒体和电信(TMT)泡沫惊人地相似。历史表明,这类泡沫的破裂并非因为技术梦想的虚幻,恰恰相反,它是由过度投资催生的。而这场破灭最终将通过“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为AI技术的真正普及铺平道路,但代价是,为这场盛宴买单的后期投资者将面临惨重损失。

历史的回响:资本开支敲响泡沫终局警钟

Harnett认为,一段时间以来,AI股票已具备泡沫的所有要素:股价一飞冲天,导致美股指数过度集中;AI公司之间通过相互投资和采购产品来推高彼此的估值和增长。最近,最后一个关键要素——实体资本的快速扩张——也已就位。全球的“超大规模玩家”(Hyperscalers)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投入AI基础设施建设,这完美复刻了TMT泡沫破灭前夜的资本开支热潮。

回顾历史,无论是铁路、电力还是互联网,几乎所有通用技术的普及都伴随着泡沫。这些泡沫的终结,并非因为人们对新技术的憧憬落空,而是因为监管收紧、竞争加剧,或是产品购买者无力或不愿再为之买单。

Harnett认为,AI正面临同样的脆弱性:欧洲的《人工智能法案》代表着监管的到来;来自全球各国的更低功耗模型正在加剧竞争;更重要的是,科技公司的现金流正开始承压。

技术主题或许是结构性的,但其终端用户却是周期性的。一旦AI的最终买家遭遇外部现金流冲击,这场资本的旋转木马将迅速停转。届时,销售额的崩溃速度将远超资本开支的削减速度,导致企业盈利骤降和现金储备加速消耗。这对于投资者而言是致命的警示。

TMT泡沫的教训历历在目:在2000年后的崩盘中,即便是最终的赢家也未能幸免,微软(Microsoft)股价下跌65%,苹果(Apple)下跌80%,甲骨文(Oracle)下跌88%,亚马逊(Amazon)更是暴跌94%。这些公司分别花费了16年、5年、14年和7年才重返当初的高点。

创造性破坏:谁在为AI的未来“无私”买单?

与此同时,Harnett也认为,泡沫并非全然是破坏性的。

他进一步解释称,正如学者威廉·詹韦(William Janeway)在其著作中指出的,泡沫,尤其是其催生的过度资本开支,是新技术得以普及的核心环节。围绕新技术的狂热炒作极大地降低了资本成本,从而为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提供了海量资金。

当泡沫破灭时,这些由天价投资建成的过剩产能并不会消失。它们可以被新的参与者以极低的价格收购,这正是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所描述的“创造性破坏”——它以一种浪费的方式,让新技术以远低于繁荣时期的成本为社会所用,最终将技术深度嵌入经济体系。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残酷的现实:那些在泡沫后期为过度资本开支提供资金的股权投资者,极有可能损失大部分投资。若要在一场70%至80%的崩盘中幸存下来,投资者需要早在2019-2020年就早早入场。

Harnett还提到,好消息是,本轮AI资本开支主要由股权而非债务资助,这意味着其破灭对整体经济的冲击可能更类似于TMT危机,而非2008年由债务引发的系统性金融危机。政策应对也应借鉴1987年或1998年的经验,而非大金融危机后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

总结而言,激进的AI资本开支几乎保证了AI技术未来将无处不在。但坏消息是,这一天的到来,大概率要以一场剧烈的“创造性破坏”为前提。

因此,Harnett警告称,对于那些正以30倍市盈率或8倍市销率等高昂估值买入AI股票的投资者而言,或许应该扪心自问:除非你愿意扮演一位利他主义者,为资助这场社会长期收益的变革而牺牲个人资本,否则,“务必当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