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资组/郑权
2025年9月,共有12家拟IPO企业上会审核,过会11家,名义过会率为91.67%。2025年1-9月份,A股IPO企业上会数量为61家,过会数量为58家,名义过会率为95.08%,较2024年1-9月份的85.37%(数据来自wind)上升近10个百分点。
终止层面,2025年9月有7家企业终止A股IPO进程,终止数量连续三个月维持在个位数。2025年1-9月份,A股IPO企业终止数量合计91家,较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350家)同比下降74%。
发行及募资层面,2025年9月新上市的A股IPO企业有11家,合计募资116.9亿元。2025年1-9月,A股合计有78家新股发行,合计募资773.02亿元,IPO上市企业及募资总额较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3.04%、61.49%。
上会审核情况:优迅股份遭暂缓审议 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存疑
9月,共有12家拟IPO企业上会审核,过会11家,名义过会率为91.67%。其中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迅股份”)遭暂缓审议,保荐。
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了优迅股份三大问题。第一,要求发行人代表结合产品结构、议价能力、市场开拓、主要产品验证及在手订单等情况,说明公司是否存在毛利率持续下滑风险,以及经营业绩的可持续性。第二,要求说明 Jina Shaw、Ping Xu 及萍妮茹投资、蔡春生及一方建设之间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结合实控人持股比例不高、实际控制公司时间较短、公司报告期多次股权变动、股东之间历史上存在的分歧等情况,说明公司实控人的控制权是否稳定,是否存在上市后控制权变更风险。第三,要求说明报告期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优迅股份需进一步落实事项是,需说明报告期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由此可见,优迅股份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问题是所有问题中的重中之重。2022-2024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因实施股权激励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3,131.17万元、0万元、1,575.36万元、945.22万元。
2022年12月,优迅股份员工张莉以7.89万元取得了员工持股平台“优迅管理”1.5%的财产份额,且未约定服务期。2023年8月,张莉因离职,将其持有份额的一半(0.75%)以14.39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公司实际控制人柯腾隆。
优迅股份认为,实控人柯腾隆已承诺在三年内将此部分股份再次授予其他激励对象且不以获利为目的,因此该交易不构成新的股份支付,实控人受让时不涉及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根据财政部2021年5月18日发布的《股份支付准则应用案例——实际控制人受让股份是否构成新的股份支付》的相关规定,“判断普通合伙人受让股份属于代持行为通常需要考虑下列证据:(1)受让前应当明确约定受让股份将再次授予其他激励对象;(2)对再次授予其他激励对象有明确合理的时间安排;(3)在再次授予其他激励对象之前的持有期间,受让股份所形成合伙份额相关的利益安排与代持未形成明显的冲突”。
此外,优迅股份将2022年确认的3131.17万元股份支付费用计入了非经常性损益,这直接导致该公司当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高达0.96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达到了117.61%。然而,对于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公司却未将其计入非经常性损益。这种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会计处理方式的做法,其合理性和一致性有待考证,是否真实反映公司盈利能力也有待检验。
wind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A股IPO企业上会数量为61家,过会数量为58家,名义过会率为95.08%,较2024年1-9月份的85.37%(数据来自wind)上升近10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三家未顺利过会的企业除了遭暂缓审议的优迅股份,还有遭暂缓审议的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金新能),以及取消审核的节卡股份有限公司(节卡股份)。
其中,泰金新能被要求结合报告期收入确认政策执行情况,订单签订、发货及验收情况,经营性现金流等,进一步论证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相关风险提示是否充分。
节卡股份取消审议的原因是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但具体原因不详,在发布上会审核公告之前,节卡股份被上交所说明收入确认时点变更、放宽信用政策、应收账款确认等具体情况。部分投资者认为,节卡股份存在变更会计政策提前确认收入的可能,可参考《》等文章。
wind显示,今年1-9月份,24家券商保荐61家A股IPO企业上会接受审核,其中21家券商的过会率高达100%,只有、中信证券、的过会率没有拿到“满分”,过会率分别是85.71%、85.71%、91.67%。
IPO终止情况:国泰海通撤单数量最多
wind数据显示,2025年9月有7家企业终止A股IPO进程,终止数量连续三个月维持在个位数。2025年7月、8月,分别有7家、6家A股IPO企业终止。
2025年1-9月份,A股IPO企业终止数量合计91家,较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350家)同比下降74%。
与去年同期相比,A股IPO终止数量显著下降,降幅超70%。这一现象表明 IPO 市场环境有所改善,也与排队IPO企业数量急剧下降后排队数量的基数较低有关。
分券商看,国泰海通今年前三季度终止的IPO企业数量最高,为9.5家(原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计算),中信证券以8家紧随其后。
不少中小券商在今年撤回IPO保荐项目后,储备项目为0,今年的撤否率高达100%,比如五矿证券、中天国富、江海证券、长城国瑞等。
IPO发行情况:实际募资36亿元背后发行市盈率高
wind数据显示,2025年9月新上市的A股IPO企业有11家,合计募资116.9亿元。11家企业中,联合动力实际募资额最高,为36.01亿元;募资额最低的是,实际募资仅1.83亿元。
11家新上市的企业中,联合动力也是唯一一家发行市盈率超过行业市盈率均值的企业。wind显示,联合动力的发行市盈率为32.87倍,而所处行业市盈率均值29.08倍。
2025年1-9月,A股合计有78家新股发行,合计募资773.02亿元,IPO上市企业及募资总额较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3.04%、61.49%。2024年前三季度,A股合计有69家新股发行,合计募资478.68亿元。
78家企业中,实际募资额最高为181.71亿元;实际募资额最低,仅募资1.02亿元。
78家企业中,30家企业实现资金超募,48家企业募资不及预期。其中,超募比例最高,wind显示公司预计募资6.54亿元,实际募资19.38亿元,超募12.84亿元,超募比例高达196.30%,接近两倍。
而实际募资较预期缩水最严重的是,wind显示公司预计募资8.5亿元,实际仅募资2.16亿元,较预期缩水74.6%。此外,、、三家公司募资缩水比例也超过了50%,分别是62.15%、58.64%、53.3%。
78家企业中,承销保荐费用率(承销保荐费用/募资总额)最高的是,实际募资4.62亿元,承销保荐费用为6500万元,费用率高达14.08%,保荐承销券商为。
与太力科技募资额接近的、首航新能、泰禾股份、、C建发致、C云汉、实际募资额分别为4.97亿元、4.87亿元、4.62亿元、4.59亿元、4.46亿元、4.4亿元,承销保荐费用分别为2485万元、4348.1万元、3789.63万元、3441万元、3918.59万元、3738.36万元,承销保荐费用率分别为5%、8.94%、8.2%、7.5%、8.8%、8.51%,皆远低于太力科技的14.08%,可见国联民生收取的承销保荐费用及费用率畸高。
券商排名情况:中信证券前三季度承销额降至第五 “国联+民生”承销额同比大降近五成
wind显示,2025年1-9月,A股合计有78家新股发行,合计募资773.02亿元。31家券商瓜分773.02亿元承销额,其中的承销额后来居上,以125.38亿元排名第一。
2025年1-9月,A股IPO承销额排名第2-5名的券商分别是国泰海通(含原海通证券)、华泰联合、中信建投、中信证券,承销额分别是117.08亿元、108.89亿元、100.49亿元、65.91亿元。
值得关注是中信证券,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的A股PO承销额为72.53亿元,排名行业第一;今年前三季度的承销额降至65.91亿元,排名降至第五,且前四名的承销额都超过100亿元。不过中信证券今年前三季度的IPO承销数量仍高居第一,为10个。
从市场占有率看,前五大券商今年前三季度的A股IPO承销额合计517.75亿元,占773.02亿元总承销额的66.98%,接近七成,马太效应显著。
另一家值得关注的券商是国联民生,原民生证券和原国联证券今年前三季度的A股IPO承销额合计21.15亿元,较去年同期民生证券一家的38.96亿元同比下降45%,接近五成。
合并后的国联民生的A股IPO承销额竟大不及从前,这究竟是短期现象还是逐渐成为常态?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