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元成收3745万罚单强制退市,海通证券保荐责任待查

财经 (22) 2025-10-11 13:15:10

10月10日,浙江证监会向(603388)发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揭开了这家公司连续三年财务造假的惊人细节。通过虚增越龙山项目劳务和机械成本、虚增相应项目产值等方式,*ST元成在2020年至2022年累计虚增营业成本1.58亿元、营业收入2.09亿元、利润总额5046万元。

更严重的是,该公司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引用了造假财务数据,涉嫌欺诈发行。监管拟对上市公司及责任人员合计罚款7945.46万元,实际控制人祝昌人被处10年证券市场禁入。

欺诈行为触及退市红线

*ST元成的财务造假并非一时之举,而是一套持续多年的“系统性工程”。

调查显示,2020年至2022年间,在实际控制人祝昌人组织、指使下,公司通过虚增越龙山项目成本和产值等方式操纵财务数据。其中,2020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54亿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绝对值的21.48%;虚增利润3848万元,占比更高达36.60%。

并且,造假行为不仅限于定期报告,还蔓延至再融资环节。2022年,*ST元成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2.85亿元,其发行文件引用了越龙山项目2020年、2021年的虚假财务数据,导致2022年非公开发行构成欺诈发行。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4年1月31日曾披露《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但证监会指出,该公告“披露的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金额不准确”,这意味着公司连“自我纠错”都未能真实完成。

而证监会对*ST元成案的处理彰显了监管层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的态度。

一方面,处罚力度空前。证监会拟对*ST元成罚款3745万元,对5名责任人员合计罚款4200万元,对实际控制人祝昌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另一方面,退市程序将立即启动,证监会明确表示,*ST元成“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这反映了2024年4月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落地后的监管趋势——对于2020年以来连续3年及以上财务造假的公司,从严适用退市新规予以退市。

*ST元成并非个例。截至10月10日,2025年内因财务造假而实质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的公司已达13家,这显示监管正在严格执行退市新规。

实际上,早在2024年2月,公司就已经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其中提到公司在2020、2021、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营业收入、利润等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在2020、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未按规定披露与实际控制人祝昌人发生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在2017年度至2022年度报告中未按规定完整披露关联方;未完整披露与赛石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交易;以及资金支付、供应商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海通证券责任尚不明确

在*ST元成财务造假案中,作为保荐机构的海通证券(现“”,601211)是否勤勉尽责,引发了市场关注。

在*ST元成非公开发行股票持续督导期满时,海通证券出具了一份保荐总结报告书,其中提到了*ST元成近年来存在的诸如内控重大缺陷、非经资金往来、信息披露不到位等多项问题。然而,报告中所提及的诸多漏洞,多是在监管介入或现场督导阶段才集中暴露,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其内控体系在风险的事前识别与事中管控上存在盲区,在报告中主动披露问题的行为,也反映出其正试图通过事后梳理来弥补前期的不足。

目前关于海通证券是否勤勉尽责,以及其核查是否具有滞后性,仍待监管进一步核定。

投行业务多次违规

另外,《财中社》发现,海通证券近年来实则出现多起投行违规记录。

2024年10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对海通证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发现公司“在部分项目中履职尽责不到位;投行立项环节把关不严;质控、内核核查把关不严;投行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完善”。同时,证监会要求海通证券分管投行业务的高管姜诚君接受监管谈话,显示违规行为已涉及管理层责任。

2025年5月23日,深交所对国泰海通及相关保荐代表人给予纪律处分。在中鼎恒盛IPO项目中,海通证券存在多项尽职调查缺失,包括未充分关注发行人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未对财务信息可靠性予以审慎核查;未充分核查发行人研发费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四项失职。

2025年1月27日,深交所再对海通证券出具监管函,涉及广东优巨先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项目。在该项目中,海通证券未审慎核查发行人对主要客户的销售模式,未督促发行人合并披露同一控制下客户销售收入,资金流水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

在多个项目中的违规行为,也反映出投行内部控制的系统性问题,其中,尽职调查不充分、内核把关不严、核查程序不到位更是成为多发问题。在证监会推动“一案双查”的当下,监管对中介机构责任更加关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中介机构必须对募投项目进度、募集资金用途、异常交易与重大风险等进行持续跟踪与穿透核查,才能保证业务质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