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华生物三季报净利砍半,业绩对赌压力加剧

财经 (16) 2025-10-20 17:08:47

(300841)交出了一份略显沉重的2025年三季度成绩单。财报数据显示,这家主营人用疫苗的生物医药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跌超过50%,业绩“腰斩”背后反映的是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

同时,随着控股权变更事宜的推进,康华生物还面临业绩对赌压力。公司能否在短期内扭转颓势,完成业绩承诺,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业绩持续承压,产品结构单一

康华生物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8.4亿元,同比减少20.78%;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3.41%,扣非净利润下降幅度更为明显,达到55.57%

从单季度数据来看,第三季度公司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11.54%,显现出一定的复苏迹象,但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459万元,仍同比下降24.92%。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波动与海外授权收入的变化密切相关。

2024年初,康华生物以2.7亿美元将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海外权益授权给美国HilleVax公司,创下中国疫苗License-out金额之最。

这一授权在2024年为公司贡献了可观的收入,但在2025年,公司未能取得类似的海外授权阶段性收入,造成业绩同比下滑。

公司表示,剔除上年重组六价诺如疫苗海外授权的影响1.06亿元后,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11.96%,其中非免疫规划疫苗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1.97%, 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0.08%。

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43%,同比下降6.11个百分点;净利率22.51%,同比减少15.77个百分点。

《财中社》注意到,康华生物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产品结构单一。公司在2025年半年报中指出,营业收入主要依赖于核心产品——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销售。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大。

尽管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金标准”,但近年来,市场上已有3家企业正在开展临床试验,2家企业已提交上市申请,1家企业已获得生产许可并获得批签发。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价格,进一步加大了业绩的不确定性。

上海国资出手,业绩对赌压力大

2025年7月,康华生物宣布了一项重大控制权变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振滔及其一致行动人奥康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济南康悦齐明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上海万可欣生物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

根据协议,王振滔及其一致行动人以65.03元/股的价格,合计转让2847万股股份,占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的21.90%,总交易金额达21.51亿元。

与此同时,王振滔将剩余持有的8.08%股份表决权独家委托给万可欣生物行使,委托期限36个月。

交易完成后,万可欣生物将直接持有21.90%股份,并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29.99%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企查查数据显示,万可欣生物的投资方包括上海生物医药并购私募基金(持股80.21%)和集团(持股19.79%)。前者的资金来源包括上海国投先导、(300171)、(688180)、新华人寿等知名机构,涵盖产业资本、保险资金以及地方国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设置业绩承诺安排。奥康集团及王振滔承诺在2025年至2026年两年内,康华生物扣非净利润合计数需不低于7.28亿元,且同期研发费用合计不低于2.6亿元。

这一承诺对当前业绩承压的康华生物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仅约1.83亿元,要完成两年7.28亿元的承诺,意味着公司业绩需在短期内需要实现快速好转。

公司治理也将同步调整,董事会席位增至9名,万可欣生物提名4名非独立董事及2名独立董事,原董事长王振滔在承诺期内可继续任职。

二级市场上,截至10月20日收盘,康华生物跌1.1%,报74.46元/股,总市值96.76亿元,这一股价水平较股份转让协议约定的65.03元/股的交易价格高出约14.51%。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