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派药业赴港IPO:商业化初年营收下滑、客户集中度高企

财经 (7) 2025-09-30 15:22:56

9月26日,南京英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派药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寻求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高盛和。这家成立于2009年的生物技术公司,凭借其核心产品塞纳帕利——一种已在中国获批用于卵巢癌全人群一线维持治疗的PARP1/2抑制剂,跻身“商业化阶段”生物技术公司行列。

然而,细览招股书财务数据,英派药业2024年营收下滑85.74%,净亏损扩大1177.73%。作为全球仅有的三家同时拥有商业化阶段PARP1/2抑制剂和临床阶段新一代PARP1选择性抑制剂的公司之一,英派药业为何在产品上市后反而陷入更深重的亏损?

商业化初年营收下滑、亏损扩大

英派药业的故事始于2009年,十四年来,该公司一直专注于基于合成致死机制的精准抗癌疗法的研发。

合成致死是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策略,指两个基因同时失活导致细胞死亡,而仅其中一个基因失活则不会,这一机制为靶向抗癌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经过十余年的积累,英派药业建立了丰富且多元化的研发管线。根据招股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研发管线包含1款商业化阶段药物:核心产品塞纳帕利(PARP1/2抑制剂)、4款临床阶段药物及7款IND前阶段药物。

不过,英派药业的业绩并不乐观。营收方面,2023年、2024年的数据分别为2.35亿元、3355万元,2024年同比下降85.47%。更令人忧虑的是公司的亏损情况,2023年和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994万元、2.55亿元,2024年亏损额较2023年扩大1177.73%。

在此期间,公司营收高度依赖授权收入,而非产品销售。而授权收入不具有持续性,容易造成业绩波动。随着授权收入在2024年的减少,直接导致当年营收下滑和亏损扩大。

进入2025年之后,英派药业核心产品塞纳帕利于当年1月在中国获批用于卵巢癌“全人群”一线维持治疗。2025年9月,塞纳帕利获得建议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新药资格,并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参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预期于2026年1月1日塞纳帕利将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在核心产品获批上市后,公司财务表现不仅未见好转,反而继续恶化。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524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3355万元下降24.78%;净利润亏损1.29亿,亏损额相比上年同期(-1.23亿元)再度扩大。

研发和行政开支大、客户集中度高

“我们的绝大部分经营亏损来自我们研发项目产生的成本以及与我们经营有关的行政开支。鉴于我们的业务涉及高风险,潜在投资者可能损失对我们的几乎所有”,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

数据显示,研发投入持续高企。报告期内,英派药业研发开支分别为2.15亿元、1.95亿元和863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91.49%、581.22%、342.08%,远远超出营收。其中,核心产品塞纳帕利产生的与研发活动相关的成本及开支分别为9260万元、8170万元及4540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成本及开支的43%、42%及52.5%。

《财中社》发现,公司客户集中度极高。数据显示,公司在各期间来自最大五个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100%、100%及97%;来自单一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约占同期总收入的100%、100%及71.3%。

其中,第一大客户为美国生物科技公司EikonTherapeutics。尤为关键的是,公司面临第一大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情形。

公司2024年向EikonTherapeutics采购辅助服务13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0.8%,2025年上半年采购30万元,占比0.7%。而EikonTherapeutics又是英派药业核心大客户,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该客户贡献的营收分别为3350万元、1800万元,占当年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00%、71.3%。

双方合作还涉及里程碑款项的收取与临床试验材料的供应。由此可见,EikonTherapeutics对公司营业收入的贡献极为突出。2024年公司完全依赖该客户,2025年上半年虽略有分散,但对其依赖程度仍超过七成。

面对严峻的财务困境,英派药业IPO之路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PARP抑制剂市场已有奥拉帕利、尼拉帕利等多个竞品获批,新研发药物获批难度增大。尽管塞纳帕利在临床数据上显示出优势,但作为市场后来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研发成果商业化能力有待验证。英派药业与EikonTherapeutics达成合作,授予其在大中华区之外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IMP1734、IMP1707的权利。这虽然有助于拓展全球市场,但也意味着将部分产品的海外权益让渡给合作伙伴,可能限制公司的长期收益。

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商业化拓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若上市融资不顺,公司业务发展可能面临严重挑战。

从资本角度看,英派药业获得了诸多知名机构的青睐:礼来亚洲基金连续六轮投资,股东中还包括腾讯、、等产业投资者。最新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约33亿元。

然而,二级市场投资者是否会买账仍是未知数。在创新药企估值回调、资本市场对长期亏损生物技术公司日益谨慎的当下,英派药业能否讲好其资本故事,成功登陆港交所,尚待观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