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腰斩、募投一再延期、股东频减持:和林微纳赴港上市

财经 (9) 2025-09-30 15:22:57

近日,(688661)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寻求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公司继2021年4月科创板上市后的又一次资本市场动作。此次赴港上市,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新技术及新产品、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拓展海外市场等。

然而,在这看似顺利的资本布局背后,和林微纳却面临着业绩剧烈波动、定增募投项目两次延期、实控人大规模减持套现等棘手问题。

业绩波动,毛利率腰斩

从财务数据看,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88亿元增至5.68亿元,但盈利状况却令人担忧。

2023年和2024年,和林微纳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净亏损分别为2091万元和864万元。另外,公司整体毛利率大幅下滑,从2022年的38.1%下滑到2024年的15.8%,2025年上半年小幅回升至21.1%,但距离前几年仍有差距。分业务来看,MEMS精微器件毛利率从2022年32.8%降至2023年24.6%、2024年15.7%;半导体测试探针毛利率也从2022年45.1%降至2023年20.8%,2024年回升至30.9%。微型传动系统在2023年甚至出现毛利率亏损,为-20.7%,2024年才转正至5.3%。公司解释,下滑主要受产品结构变化、新产品未达规模效应与价格竞争等因素影响。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似乎出现好转,营收达到4.39亿元,同比增长91.7%,净利润3068万元,成功扭亏为盈。

另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达62.8%,最大客户收入占比达25.1%,可见公司业绩对于少数核心客户存在一定依赖。

募投项目屡次延期

近年来,公司对于募投项目的推进并不顺利。

2023年4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议案,将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预定可使用状态”由2023年3月延期至2024年3月。

另外,2021年11月,公司在上市仅8个月后就抛出一项定增方案,最终实际募资约6.89亿元。这些资金原计划用于“MEMS工艺晶圆测试探针研发量产项目”和“基板级测试探针研发量产项目”。按照原计划,这两个项目建设周期均为两年,应在2024年9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却在2024年8月发布公告,将两个项目的“预定可使用状态”统一延期至2025年9月,理由包括:相关MEMS探针仍处于研发初级阶段、需要更多时间以保证质量与良率。2025年9月1日,和林微纳再次公告,将MEMS工艺晶圆测试探针项目延期至2027年9月,基板级测试探针项目延期至2025年12月。公司对此的解释是,受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客户端新产品研发进度放缓;同时供应链转向国产替代方案,导致研发与验证周期延长。

然而,募投项目进展缓慢之际,公司却多次将大量闲置募集资金用于现金管理。比如2025年6月底,公司用于现金管理的定增募资余额达3.8亿元。

有钱理财但是没钱推进募投项目,这一行为的合理性引发了市场质疑。

股东申港前密集减持

《财中社》发现,在和林微纳赴港上市之际,公司股东却频繁减持。

2025年5月,公司发布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的公告,2025年2月13日至5月12日期间,钱晓晨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150万股,占比1.28%,减持后持股比例为7.39%。马洪伟通过集中竞价减持的方式减持40万股,占比0.34%,减持后持股5.19%。苏州和阳通过集中竞价减持73.78万股,占比0.63%,减持后持股4.71%。

2025年6月5日,公司实控人、第一大股东骆兴顺发布减持计划:因个人资金需求,拟在6月27日至9月26日期间,减持不超过175.26万股,不超过总股本1.50%。9月20日,公告称骆兴顺已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减持170.5537万股,持股比例由34.33%降至33.33%,并提前终止本次减持计划。

尽管减持属于股东个人行为,但在公司冲刺港股IPO的敏感时期,实控人大规模套现,不免引发市场对和林微纳未来前景的担忧。

THE END